机场应急管理体系必要性和原因
由于航空公司相对于机场与民航当局来说,是飞机的直接运营方,涉及航空器活动的各个阶段,因此,其应急反应体系除了涵盖空难、劫机等应对性措施外,还必须包含更多的预防性及支持性内容。 从而确保在紧急情况出现后,可以快速启动公司的应急反应体系,从各专业角度给空中机组提供更多的资源,防止空难发生。
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机场应急救护信息模块具备快速发布紧急信息的能力,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应急力量,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二是对于民航应急工作的内容缺乏全面认识。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多个环节。但实际工作中却普遍存在着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等同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现象,实际工作内容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的要求存在着巨大差距。
此外,规则还强调了善后处理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对受影响人员提供必要的援助、对机场设施进行恢复重建、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吸取经验教训,提升机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好。公司工作环境好。机场应急管理部门有独立的办公室,每天有人打扫,有空调,饮水机等基本设施,环境非常好。福利待遇好。机场应急管理部门员工工资在5500元左右,每个节假日都有单独的礼品,有五险一金,能带薪休假。
机场应急救援管理的内容
1、即“最大限度抢救人的生命及减少财产损失,预案完善、准备充分、出动及时、救援有效的原则”,以此作为机场应急救援工作的总纲和全体参加救援人员的行为准则。
2、机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作为常设机构,负责预案管理、检查保障工作、演练计划制定与执行、突发事件应急指令发布与实施、残损航空器搬移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总结等。空中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信息通报、航行通告发布、气象信息提供。机场消防部门主要职责包括紧急救助、灭火、航空器破拆、地方消防支援协调、伤员紧急救护。
3、该规则旨在规范和指导民用运输机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救援管理,确保机场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具体内容涵盖了突发事件的定义、分类、预防、应急响应、救援措施、信息发布、善后处理等方面,为机场运营单位提供了明确的应急救援操作指引。
民用运输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规则
1、机场地面保障部门负责现场电力照明、航空燃油处置、救援物资保障以及机场设施设备紧急恢复。其他参与单位的职责则依据支援协议明确。机场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清晰,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迅速、高效地响应和处理。
2、《民用运输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规则》(CCAR-139-II-R1)是由中国民用航空局于2011年7月4日局务会议通过,并于同年8月9日公布,自2011年9月9日起正式施行的规则。该规则旨在规范和指导民用运输机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救援管理,确保机场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3、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工作,有效应对民用运输机场突发事件,避免或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机场正常运行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4、第十九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依据本规则制定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该预案应当纳入地方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并协调统一。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针对各种具体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应急救援程序及检查单等。